杨姓起名女孩有寓意的名字,杨姓起名女孩有寓意的名字大全

大家好,这里是正在连载的长篇小说《记忆雨打风吹过》,阅读前面的章节,请点击我的头像即可看到历史发文,选择关注,可收到更新通知。

小说约70万字,耗时5年多写完。本只是一部家族史,却又能从中看到,成都的市井旧事、土著军阀的变脸戏、摩登袍哥、先生学子、升升米把把柴度日的平民百姓、俚语民俗、传统美食与生活在川西坝子这块既富饶美丽,又被反复劫掠的各色农人的众生相。

作者历时5年,收集大量历史资料以及从现存亲友中发掘才写成此书,书中有家史,野史,正史,以及无边的彼岸花。

祝大家阅读愉快!

(本文:3283字)

本文作者:宣草

杨姓起名女孩有寓意的名字,杨姓起名女孩有寓意的名字大全

1909年成都东大街;图片来源:《蜀都河图:成都自然历史文化数据库》

第三章

清道光末年,云南蒙自仙人楼杨氏家族新添了一个男孩。杨氏家族原是官宦之家,但早已破败。男孩取名杨增辉(号寅谷),是清末民初镇守新疆的封疆大吏杨增新的堂兄。杨增辉父亲早逝,与寡母相依为生。为重振家族过去的辉煌,母亲督促杨增辉日夜苦读。每天晚上,母亲都用“卤壶”(小盖小嘴,直筒状的水壶,为寻常百姓家必备)盛上饭食,捂于被盖下保温,为挑灯夜读的杨增辉加餐。稍年长,杨增辉依次通过岁试、科试、乡试,成为举人。本可以赴京参加会试,但家中无力筹集赴京赶考所需的盘缠,于是滞留家乡。几年后,为当地富家子弟冒名参加府试,充当“枪手”,换得200两银子酬劳,才赴京赶考。此时,杨增辉已过不惑之年,已经娶亲,育有一女三子。

在京城,杨一路通过会试和殿试,博得了二甲第48名,赐进士出身。杨增辉一直心有不甘,觉得要是蝇头小楷能写得更工整些,许是可以进入一甲,点为翰林。杨增辉功成名就,接下来就是外放为官。按照清朝律制,外放官吏需要“避籍”,不能回原籍当官,以免更有条件贪腐,于是杨增辉被外放到四川内江府任职。

在赴京赶考期间,杨家中发妻病亡。新科进士,虽年龄偏大,老家中还有四个子女,还是有不少官宦人家的女儿愿意嫁给他为妻。在内江为官时,杨娶了邢氏第六女续弦。

邢家老爷原是成都府学台,已经辞官闲居成都,老妻已亡故,身边只有一个“收房”的婢女为妾。婢女既不识字且智力低下,不能帮助老爷管理家务,故而邢家“六姑太”一直在家帮助管理家务,以致错过了出嫁最佳年龄,直到20岁时才出嫁。邢氏嫁给杨增辉,成了四个已近成年的子女后母,之后又为杨生育六个子女,三个男婴出生后全部夭折,余下三个女婴。

家庭人口众多,本已矛盾重重,邢氏终日操劳。尤其不堪的是,杨增辉尤好拈花惹草,对家中婢女和仆妇多有侵扰,是一个西门庆似的“花花太岁”。从内江府改任山东济南府官吏后,更是淫心日炽。

一天,杨增辉乘轿外出,忽然从轿子的帘子缝隙中窥见街边一间小铺门前,一对小夫妻正在推磨磨面。男人推磨,女人续料,说说笑笑,一幅男耕女织的幸福图景。青年女人身材凹凸有致,面目姣好,笑脸盈盈。回到衙门,杨老爷茶饭不思,一心想将美女据为小妾。于是,杨老爷出动衙门差役,到小铺一番软硬兼施加威胁,硬生生的拆散一对鸳鸯,将青年女人接回衙门成为小妾,陆续为杨再生了三个女儿。

有了美妾,杨增辉的淫欲并无收敛,仍然经常前往青楼快活。发妻所生的二儿子和其父德行类似,终日游手好闲,出入于风月场所,以致出现父子二人在妓院不期而遇的尴尬。官声太坏加之年岁已高,杨增辉在辛亥年前不得已辞官,带着一家老小回到成都,在铜丝街隐居。在济南所纳小妾,本来就是杨泄欲的工具,被棒打鸳鸯后依然思念原配丈夫和家乡而抑郁寡欢,到成都后不久就生病去世。

小妾死后,已经进入老年的杨增辉再娶宋氏为妾,宋氏为杨再添一子。之后,宋氏又亡故,杨增辉再买了一个穷苦人家的小女孩为婢女,收房成为最后的小妾。小妾年龄和杨的大孙女同岁,杨老爷就这样荒唐了一辈子。

晚年的杨增辉双眼失明,在陕西街的存仁医院检查为视网膜脱落。其他本事没有,一笔行书狂草还是写得不错,成都坊间不乏求字者。视力减退开始时,尚可由人牵纸,告诉他大致的界限,挥笔“章草”。到了后期,眼睛完全失明,只能在斗方纸上写单个的大字。成都青羊宫内“江城玉笛”的牌匾和望江楼崇丽阁前的一通狂草石碑,为“杨老爷”所留墨迹。

回到成都隐居,出身贫贱的杨增辉本来就没有丰厚的家底,为官多年的俸禄又花销在纳妾和青楼酒肆不少,家中妻妾和子女众多,总得每日用度;邢氏家庭家底丰厚,出嫁时带有不菲的陪奁,但坐吃山空,不久就全部耗尽。一旦家中无钱,杨增辉就逼迫邢氏到娘家去要,如果邢氏不从,则暴力相向。被杨殴打成了邢氏家常便饭,直到杨一动手,邢氏就连忙告饶,惨呼:“你要钱就好生说嘛,不要打我!”

邢氏父亲在世时,尚可要回银子或金叶子维持开支。邢父亡故后,邢家分家,邢氏不可能再得到娘家后援,杨增辉的家庭暴力却更盛,“密度”和“力度”都增加。最后一次家暴,杨将邢氏头皮打破,血流如注,鲜血和头发凝在一起,成了一个帽子状的血痂,月余才整体脱落,从此前脑再无头发,只能佩戴假发遮丑。

特大家暴,引起邢家人干预,不得已将邢氏和所生的三个女儿,接出到鼓楼北四街赁屋居住养伤。那时候的中国,女方没有离婚一说,只有男方才有按“七出”休妻的权力,邢氏只能发誓说此生再不与杨增辉见面,总算逃脱了被殴打至死的命运,求得一条生路。

伤口虽痊愈,但是邢氏没有谋生的手段,无法维持自己和三个女儿的生计。邢老太爷去世后,邢家已经分家,家族协商,将邢氏和三个女儿分成两组,分别寄居在邢氏长子和幼子家生活。邢氏和大女樟城寄居在内江街邢氏长子家,次女锦城和幼女寿城寄居于文庙前街邢氏幼子家(以后许多年,宅邸卖给刘文彩,成为刘在成都居住的公馆)。邢家舅母对锦城和寿城很好,不但供给她们衣食,还让她们上学念书。

清朝末年前,妇女是不能外出读书的。教会进入中国后,有一些外国教会在中国办的教会学校招收教徒家庭的女生入学,但是都是悄悄的进行,一旦被外界知道,就会掀起轩然大波,被斥为礼崩乐坏。大多数家庭依然残酷地将女孩缠脚,学习女红和持家本事,以便嫁人。随着西方文明以不可阻挡之势传入中国,情况才逐渐改善。梁启超和经元善1898年5月31日在上海开办的中国女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女学堂。1906年,在光绪新政后,四川才有了第一所女子学堂–文庙后街的淑行女子师范学堂,学校附设高级小学和分初级和高级两部。

1900年(庚子年)出生的锦城,幼年时已经粗通文墨。寄居在文庙前街时,居住地和文庙后街女子师范学堂相隔很近,锦城得到了和邢家小姨(其实和锦城同岁)一起上学的机会。锦城先入女师高小学习,后升入初级师范学习。

未等锦城初级师范毕业,杨增辉听说两个女儿进了新式学堂,认为在大街上抛头露面(其实就是文庙前街通过何公巷到文庙后街这一段)有伤风化,扬言要持刀到校门口阻截。进士老爷居然要在光天化日之下,欲当街持刀动粗,坊间一片哗然。虽然众人劝阻,未及实施,但谁知道行事怪异的杨老爷何时性起,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进士爷从此落下“杨疯子”的外号。此外,年龄稍大,锦城出落得越来越漂亮,皮肤白皙,大眼弯眉。一些登徒子探得其名,在何公巷附近的墙上,写上她的名字来骚扰。由于这两个原因,锦城只能选择退学。未完成师范学业中途辍学,是锦城一生的憾事。

三个女儿逐渐长大,将到论婚嫁的年龄,再继续在娘家寄人篱下吃“凴凴(成都俗语,依靠–注)饭”对于女儿出嫁多有不便。邢氏决定将分散在两处的家庭四人凑在一起独立门户,在娘家人的帮衬下,加上自己变卖了一些残余的首饰,购置了二十余亩土地。又在灶君庙街租赁了几间房屋,安顿了一家四口。

杨姓起名女孩有寓意的名字,杨姓起名女孩有寓意的名字大全

1909年成都平原上的农舍和稻田;图片来源:《蜀都河图:成都自然历史文化数据库》

这一点田土,维持一家生活非常困难,一遇意外变故,立即捉肘见襟。有一年,不知何故出现了意外事件,家里的经济遇到了困难,差几个月的生活费用无着落。

成都自古丝织业发达,除了川西坝子的农家户户栽桑养蚕为副业,九里三分的城市里,小户人家也以养蚕来贴补家用。家家都备有养蚕的竹簸箕、木架等傢俬,院子的空地里也广植桑树

锦城在春天就问清了有哪些养蚕人家当年因故不准备养蚕,几个小钱租下了闲置的蚕具;再在栽有桑树的人家,求得供给桑叶的承诺,开始在家里养蚕。当年收获的蚕茧上市后买了几十个大洋,这才填补了资金缺口,渡过了难关。

邢家亲戚众多。日常应酬很多,尤其是嫁娶的喜事,备一份喜礼必不可少。没有能力准备大礼,即使最次的“水礼”也要有若干的吃食,加上一些表示吉祥的手工艺品,俗话称为“喜果”。锦城生来心灵手巧,以通草、纸折、天然硬果等不值钱的材料,自己制作案头小盆景作为“喜果”。以松枝或染绿的通草片剪成松树,下面铺以通草剪的草坪,再用白色通草制作仙鹤,点以黑色的翅尖和红色的嘴,名为“仙鹤延年”;用核桃的桃仁雕成猴身,沾上黄色的毛绒制成小猴,小猴伸爪向树枝上用纸叠的官印盒,称为“封猴(侯)挂印”……。这些制作精巧的工艺品为贫穷的家里节省了开支,又保证了不至于在应酬中失礼。

幼年时家庭经济情况的困窘,寄居他人屋檐下的尴尬,使锦城一辈子体弱多病。

(4月4日同一时间更新……)

作者 | 宣草

编辑 | 寻宽觅窄

图片 | 蜀都河图:成都自然历史文化数据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10102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haoming.com/7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