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道光爷的一念之差。
咸丰从父亲手中接过的皇座,是一把失去了荣耀的交椅。
投降和屈辱已经覆盖了征服着皇冠上的威风。
道光爷的遗产,是对外软弱的羞辱。
登基的喜悦很快就过去了,咸丰心中恢复了往常的郁闷。
他也习惯于跟忧患意识为伴。
父皇家道中落,虽还不至于家破国亡,却以大失爱心觉罗的颜面。
他如何才能重振大清帝国的雄风?
咸丰毕竟太年轻,阅历尚浅,又是刚掌权柄,对国情的严重性并无充分的认识,也无法知道如何去应对。
他知道外忧在犹如芒在背,但他没有料到内乱降临。
那是一场将要席卷全国的规模空前的大动乱,足以动摇大清王朝200多年的根基。
咸丰此时还未意识到,父皇移交给他的是一座即将喷薄而出的火山,在爆发之前,表面上呈现出令人窒息的平静。
火山一旦爆发,它将被炽热的烈焰烤得惶惶不可终日。
他即将面对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内战争。
根据19世纪和20世纪一些外国评论家评估,这场内战在中国历史甚至全球历史上都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为了应对这场可怕的危机,他至死都会焦头烂额,不会再有一日空闲。
咸丰登基以前的十个年头,满清统治着脚下的火山,迅速地积聚了摧毁性的力量。
道光2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在道光22年以英国人的胜利而告终。
中国在军事上惨败,满人威风扫地。
在这场毫无悬念的战争中,外国人,一支为数不多的军队打败了广州的钦差大臣,沿着海岸线乘胜前进,打进了长江,最后在金陵向大清政府榨取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条约。
这件事震撼了整个中国,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满人统治者自己,无不感到惊讶,号称无敌的满洲骑兵和陆营兵。
究竟是怎么了?
平日里耀武扬威的满人将士们,什么时候已经变得如此贪生怕死,一触即溃?
然而满人不应该有的失败却是一个事实,说明大清王朝确实是外强中干,而官军的功能已经大大退化。
一战之后,满人创造的奇迹已经成为沉寂,剩下的只有笑柄。
这件事导致的后果谁也无法预料,自然灾害雪上加霜,大大削弱了大清帝国的实力。
备受贪官压榨的汉人百姓看到满人的武力神话完全破灭,认为北京的统治者已经不堪一击。
推翻清王朝的最佳机会已经到来。
许多处于社会底层的汉人,自然萌生了建立一个汉人王朝来取代满人统治的念头。
溃败的广东清军官兵很快地分散到他们家乡的村庄和山野,有些人重操和平的就业,另一些人则投身于刺激性很强的打家劫舍。
他们向朋友和伙伴讲述洋鬼子的武力是多么可怕,彝人的枪炮如何厉害,西方人的战略战术何等新鲜,在民众当中传播。
对于彝人的恐惧。
但是,人们惊讶地发现,如此可怕的洋鬼子,居然只敢驻扎在广州附近,并没有进城啊。
再一打听,那些令朝廷钦差大臣不寒而栗的洋鬼子,原来没有获得进城的批准。
中国官方把他们挡在城外的主要理由竟然是担心百姓骚乱。
此事给百姓。
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
民间开始流传一句话。
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
洋人怕百姓,这个结论不单是满足了某些人的虚荣。
还使一些人意识到了民众当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洋人是不是真怕中国的百姓?
如果说他们出于贸易利益的考虑,暂时不愿激发事态,那么回答是肯定的。
如果说他们决定暂时不进广州,是害怕中国百姓的反抗,那么就低估了他们的贪婪和野心。
但是,无论如何,清朝当道者遭受的屈辱,必然使汉人百姓得到一种印象,只要举行一次国民起义,就能打败无能的清军,建立一个汉人的王朝。
客观的事实鼓舞了遍布全国的革命会党。
一些会党把政治诉求和宗教教义捆绑在一起,利用传教来增强凝聚力。
另一些会党则明确打出反抗朝廷的旗帜,会员们从事地下活动,避开官府密探警惕的目光。
众多的会党并非在一夜之间冒出,自从满人入主中原,地下社会的活动就十分活跃。
仅在半个世纪以前,一个名叫白莲教的组织发动了一场波及西部和西北数省的叛乱,甚至渗透到了华中。
从嘉庆园。元年到嘉庆九年,官府都在忙于扑灭这场暴动。
白莲教诞生的宗旨是抗议蒙古人篡夺中国的皇位。他们在汉人统治的明朝偃旗息鼓了,但是在满人推翻明朝时又死灰复燃。
具有传奇色彩的三合会是另一个著名的秘密结社,人们更多地称之为天地会。
他在鞑靼人统治中国的第一个世纪内就出现了,在清廷鞭长莫及的南方十分活跃。
广东和广西是他们资源的根据地。
这个角色目标明确,坚决反清复明。
会员分布广泛、团结,在庄严的誓言之下,他们蛰伏起来,只等机会一到,就会纷纷起誓推翻清朝政府。
中国有太多的会党,包括白莲教和天地会,都怀抱着驱逐鞑虏的共同心愿。
他们从鸦片战争的结局中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他们等得太久了,而现在有了天赐良机。
因此,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可以如此总结。
这时,震撼的中国羞辱了满人给汉人带来了机遇。
汉人的这个机遇,对咸丰皇帝而言,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他穷其一生对付死死抓住机遇的造反派,而这一切都是从帝国的南方开始。
对外战争影响到有识之士,影响到广州附近的农民,也影响到了秘密帮会。
道光26年和27年一系列天灾又加强了这种效果。湖南和广西的一些地区谷物欠收,遍地饥民,盗抢成风。
有些匪帮规模很小,随聚随散,也有一些大型匪帮,人数成千上万,首领颇有人望,给县官和省级官员带来很大的麻烦。
为了对付这一类盗匪?
官府号召各地训练乡团组建武装。
这种民间武装组织广泛存在,本意是维护社会治安,制止局部动乱。
但是,一些造反组织正是利用这种局面,从自发的民间武装运动中脱颖而出。
例如咸丰登上皇帝以后才出现的太平军。
南方的海岸线上海盗猖獗,不但劫掠中国的船只,也会攻击挂着外国旗帜的船舶。
他们对海上交通的骚扰实在恼人,英国人不得不以道光29年派出军舰来跟他们较量,在广州附近的海上击沉48艘海盗船。
英国人向海盗开战的那几个月内,广西的陆地上有一大股造反军正在跟官军交手,距离海战的地方只有几天的步程。
被英国人击败的海盗有许多武装人员被迫登陆,他们加入了广西陆地上的造反组织,或者自成一股,危害城乡。他们很容易跟那些地区的客家居民互相沟通。
这些客家人正是太平天国的雏形,拜上帝会的群众基础。
种种迹象表明,大清王朝的寿命不长了。
鸦片战争虽然没有打垮清政府,但已经完全破坏了他在国内外的形象,或者说暴露了他骨子里面的腐朽与虚弱。
康熙和乾隆传下的强大帝国如今已经凋敝衰颓,卖官鬻爵与日俱增,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差,货币贬值日益接近金融破产。
海盗与陆道公然啸聚,匪众日增,各省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大。
正是在这样一种危急的情况下。
道光爷还在竭力掩盖矛盾,享乐升平。
对外战争的可笑失败。
对内放任造反武装的软弱无能,表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普遍瘫痪。
任何一个胆识和能力出类拔萃的汉人,都可以大胆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致力于恢复汉人的王朝。
在有记载的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如果表现出道光时期这样的特征,那就意味着它即将。
离开历史舞台。
大清王朝已经成为一出大悲剧的主角,人人都看在眼里。
一位名叫米豆斯,也称密迪勒的西方驻华外交官亲眼目睹了道光29年的中国。
写下一句断言,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判断,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无政府状态的动乱时期,它迟早会让满清王朝走到穷途末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haoming.com/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