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土的字女孩用!五行属土的字女孩用寓意好的。

很早以前,从广播电视中知道,“石”字作为一个容量单位,应该读dan。对此,我感到非常惭愧。在我们老家,祖祖辈辈都把“石”念成shi。十升是一斗,十斗是一shi,是生活的常识。一些大缸,它们的大小也用五石缸、七石缸来命名。难道真的是因为人们没有文化之故?

后来又查了不少字典,可是越查越糊涂。现在的字典、词典,对石字的解释混乱,相互矛盾之处颇多。有的说是重量单位,有的说是容量单位,也有的说还可作为面积单位

如《现代汉语词典》是这么说的:“石:dan 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i,如‘二千石、万石’等)”。显然它认为石是容量单位,读作dan,但在古书中要读shi。

而《新华字典》是这样说的:“石(shi)”,古代容量单位,一石合十斗。古代重量单位,一石合一百二十斤。“石(dan)”,我国容量单位,1石是10斗。(此义在古书中读shi,如“二千石”)。它认为石在古代既是容量单位,又是重量单位。同《现代汉语词典》一样,“二千石”中的石是容量单位,但在古书中要读作shi。

这些解释可能把很多人绕进去了,“石”到底是重量单位还是容量单位?什么样的书才叫古书?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读shi?连这两本权威的工具书也没能给出一致和明确的说法,这怎么让普通人,特别是可怜的小学生们去认识和理解这个字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对“石”字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查考和梳理,大致得出这样的结果:

石,在甲骨文就有,象形悬崖下的石头。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石,山石也。在厂之下。” 显然,古时候造字时,石没有其它的意思,就是岩石或石头。

“石”是怎么与重量和容量搭上了关系呢?这就要说一下我国度量衡的发展历史。

度量衡是商品交换所必需的工具,中国很早以前就产生了。相对于度和量,衡,即称重,更常用,所用的工具“秤”,按现在的话说,科技含量也更高。古代为了统一重量标准,统治阶层会制作各种称为“权”东西,即相当于天平秤的砝码。制作这样的标准器,并发放到各地,可为各地复制参考,以便于收税及市场交易等经济活动。制权的材料必须是不容易磨损,十分稳定的。在石器时代,石头是当仁不让的好材料。

石头是最便宜的东西,既不会烂、又不易碎,致密性好的石头几乎不吸水,不管拿到哪里,重量都是恒定的,因此,它是制作“权”的理想材料。它就被打磨成不同重量的“权”,下发到各地作为标准器,以此为依据,制作“秤砣”。权可能有大有小,其中,最重的权常常用来称粟纳税,可能是这个原因,它就有了一个固定的名字“禾石”。称为“禾石”的原因是,在秦汉以前,粟作为一种作物,称为禾,而粟是指其籽粒。禾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也常泛指所有的禾谷类粮食作物。禾石的重量是当时的120斤。

1964年,西安曾出土了一个铜权,尽管是铜制的,上面仍刻着“高奴禾石”。这时的禾石已是一个重量单位,已约定俗成了,有时写成“?”,有时简化成“石”,最后普遍用“石”作为单位。所以,石是“禾石”变来的,是一个重量单位,是120斤,跟容量没有丝毫关系的。而那时的容量单位是升、斗和斛,10升为1斗,10斗是1斛。

石作为重量单位用了很长时间。尽管偶然也有用石作为容量单位的记载,如《史記·滑稽傳》中“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水經注》中“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其中的“石”可能是表示容量。但石在主流应用中仍作为一个重量单位。历经了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南宋末年,统治者把1斛改为5斗,而10斗是1石,从此“石”才成了一个容量单位。所以,从这点上来看,《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都错了,“2000石”的时代,石是重量单位而不是容量单位,且只能读作shi。

麻烦的是,南宋以后石成为了容量单位,但作为重量单位的石并没有因此而取消,这样就出现了重量和容量单位都用石的怪现象。

明、清也延用了这样的度量衡制。可在这么长的历史中,辞书中“石”无论是作为重量单位还是容量单位都读shi,没有dan这音。包括距今最近、最权威的《康熙字典》。

自从石作为容量单位后,因为粮食用容器比用秤更方便,所以近代石作为容量单位更加普遍。可中国这么大,依旧有一些地方把它作为重量单位使用。

那么,为什么有的地方会成为面积单位?我作了这样的推测,也只是一个推测。用尺对土地面积进行丈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租地、购地,分家、分财产时,耕地还有一个质量问题。土壤肥不肥、灌溉方便不方便等都影响着土地的实际价值。那质量以什么来衡量呢?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农作物的产量。所以,有的地方把粮食产量来作为土地的面积单位,这样就有了二石、二石半这样的面积。同样是二石,质量差的土地面积可能会大一点,以此来体现分配的公平性和土地的价值。可能是这样,石就成为一种很不规范的面积单位。这样的推测是否正确尚需要文献证据的支持。

汉代时一石大约只有现在的30公斤,而到明清时,一石就有50多公斤了。容量情况也相似,比以前要高出很多。这时候,无论是作为容量单位的一石,还是作为重量单位的一石,都已很重了,差不多与人挑的一担重量相当。可能是这个原因,一些地方的民间就把“擔” “儋” 或“担”误写成“石”,把“石”误念成“担”。

这是一种很不规范、也不正统的用法和读法,照理不应在字典中出现,可民国时就有人偏偏把这种不规范的用法和读法写进了字典。而今天的字典和词典也照抄不误,以致人们很多时候读shi读dan左右为难。

前不久,看一档中央台的考古节目,里面讲到汉代的“二千石”,读作二千dan,这显然是受了字典错误的误导。“二千石”是汉代官秩,石是重量单位,当时是读石的,现在当然不可以读成dan。

所以,个人认为,“石”是一个传统的重量和容量单位,不管是重量和容量,过去规范的读法都是shi。现在虽然不用了,但应该尊重祖先、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传承,不应该把部分地区民间的误用误读作为正统,把错误作为标准。石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可以读作shi。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如有错误恳请行家指正。欢迎大家提供各地的“石”字用法和读法,并开展讨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10102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haoming.com/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