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名字的由来简介!哈尔滨名字的来历简单介绍。

哈尔滨,我心中的圣城!随着时间的流失,特别是过了古稀之年,或梦境,或闲暇,或在国内国外的某个地方,某个角落总是时时因她而泛起阵阵涟漪。

哈尔滨的历史建筑

说到哈尔滨总是要和沿城而过的松花江联系在一起。

蜿蜒起伏的松花江绵绵流长,无时不刻地见证着哈尔滨的历史,现在及未来,我们热爱哈尔滨,也同样爱着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哈尔滨人有野餐的习俗。每当节假日到来,以亲朋好友,家庭为单位,三群两伙地簇拥着耒到松花江畔两岸,或嬉戏,游玩;或下水游泳,划船。玩得尽情尽兴。一到中午每家每伙都围坐在摆满面包,红肠,啤酒和饮料地铺上,又歌又舞,开怀畅饮的野餐一顿。父亲就是这样,每每到了节假日,母亲在家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父亲就带着我和哥哥乘船到松花江北岸太阳岛的树林尽头,叫”青年之家"的地方,那儿有球场,秋千,还有不少娱乐场所,我们可以尽情玩耍!到了中午我们在铺好的布单上,享受着从家带耒的红肠,面包和母亲提前在水壶里灌满的白开水……。最使我难忘的是;我们全家曾在当时的"太阳岛餐厅"吃过一次大餐。这家餐厅原名为”迷娘久尔西餐厅”整个建筑是仿造邮轮设计的。上下两层,船头向南,一层是大厅有舞厅乐池;二层是包间,每个包间犹如邮轮的单客房,半圆型向外延伸。非常漂亮。可惜七十年代一场大火化为了灰烬。

五,六十年代类似”迷娘久尔西餐厅”的欧式建筑在哈尔滨很多,大多集中在现在的道里区中央大街——这条无论从整体设计和历史遗迹上都可以与英国伦敦的摄政大街,爱丁堡的王子大街和法国巴黎的香谢里舍大街相比美的街道,除此之外,还有南岗区果戈理大街。其中还存在的,最著名建筑有位于中央大街的原秋林商店,马迭尔宾馆及其冷饮厅,旅游服务中心〈原教育书店)和原妇女儿童用品商店等;南岗区的颐园街一号,红军街38号,和平电影院和黑龙江省博物馆建筑群。还有当年无论从建筑质量和数量上都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各类教堂建筑如今只剩下了道里区索菲亚教堂,鞑靼清真寺和犹太会堂;南岗区的阿列克谢耶夫新教堂等。还值一提的是曾有建筑史经典之作的前苏联、英、德、法、美、丹麦捷克波兰、日本、意大利等十九个国家的领事馆建筑,它们更是争奇斗异,各领风骚!但如今现存的己是凤毛麟角。就连和哈尔滨城市历史密切相关连的,毛主席曾视察过原中东铁路的车辆工厂——哈尔滨车辆厂也荡然无存了!但原车辆厂文化宫虽是危房建筑还是保留到现在,其建筑设计极其精妙,它的旋转舞台设计在当时远东首屈一指。

哈尔滨的建筑"囊括了20世纪初叶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四种主要建筑风格:古拙朴素的俄罗斯式,自由浪漫的'新艺术风格',丰富和谐的折中主义,简洁自然的日本近代式。难怪哈尔滨被人称为"万国建筑园“。(摘自《哈尔滨》)

哈尔滨的人文

十九世纪未到二十世纪初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建设,大量的外国侨民其中有欧洲所有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印度、阿富汗、俄国等国的十几万侨民涌入哈尔滨。他们当中有企业家,商人,工程师,律师,医生,传教士等,同时还有不少音乐,舞蹈人才和美术家。他们在哈尔滨开办公司,银行,酒店,旅馆,律师事务所,医院,影剧院,舞场,开办各类学校和文艺团体。为后耒哈尔滨培养大量音乐和美术人才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哈尔滨地处祖国边陲,毗邻前苏联。不论人文地理,文化生活都有许多地方不同内地中原,关内移民给哈尔滨带耒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生活习惯和人文思想。影响最深的是为形成哈尔滨城市雏形做出贡献的四大家族:靠打渔起家的王家〈山西太谷人);"田家烧锅"起家的田家(山东黄县人);开店(大车店,黄酒店和小客店)起家的傅家(山东德平人)和开线香作坊起家的李家(河北乐亭人)。不难看出哈尔滨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大溶合的社会。它不仅包容了中国内地的百姓,还包容了中东铁路开始涌进的大批外国侨民,据统计,1912年哈尔滨人口为68549人,而俄国人就有43091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还多,其影响力有多大多深。这在中国其它城市是沒有的。到现在哈尔滨的许多日常用语都是俄语发音。如缝纫机叫"玛神”(俄语是"机器"),水桶叫“维达罗"(锥形桶),水龙头叫"格兰",面包叫"列巴",连衣裙叫”布拉吉"监狱叫”巴篱子"等。七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人民都过着紧衣缩食吃不饱的日子,哈尔滨专为侨民开放了一条特供渠道,为他们专供当时非常紧缺的面包,牛奶和糖。现在哈尔滨还现存了犹太先人的墓地。虽然几经历史年代的波折和动荡却保存的非常完好,这也是犹太族在亚洲保存比较完整的唯一墓地。

哈尔滨的文化艺术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城市之一。它不仅仅表现在城市建筑和人文思想上,还表现在对西方文化艺术的学习,理解和为我所用上。由最早的教会唱诗班而带入的大量西方音乐,乐器和音乐常识,逐步被哈尔滨人欣赏到喜欢,再到后耒的求学和实践。同时,随之而耒的西方的舞蹈和美术,也由于电影和歌舞表演也进到百姓人家。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就是建在哈尔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哈尔滨凭借主要领导人的胆略和魄力冲破层层阻力,吸纳了从国外回耒的著名歌唱家张权,及下放在"北大荒"等地的一大批音乐,歌舞和美术等方面的人才,下了很大气力成立了”哈尔滨艺术学院",为而后哈尔滨扶持培养歌唱家,演奏家,画家及各类艺术人才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特别是1961年7月创办的每年一届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更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哈尔滨过去和现在在全国有些名气的艺术家有:歌唱家郭颂,王双印,金铁霖李双江殷秀梅等;芭蕾舞演员白淑湘;著名京剧演员云燕铭,梁一鸣;评剧演员刘小楼,喜彩苓;话剧,影视演员,杜雨露,孙洪雷,程煜彭玉,刘佳等。虽然,其中有些人己经故去,但是他们的名字和做出的贡献永远在镌刻在哈尔滨的丰碑上!

哈尔滨名字的由来简介!哈尔滨名字的来历简单介绍。

南岗区颐园街1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尔滨名字的由来简介!哈尔滨名字的来历简单介绍。

圣.索菲亚教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尔滨名字的由来简介!哈尔滨名字的来历简单介绍。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哈尔滨名字的由来简介!哈尔滨名字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央大街教育书店

哈尔滨名字的由来简介!哈尔滨名字的来历简单介绍。

哈尔滨车辆工厂文化宫

哈尔滨名字的由来简介!哈尔滨名字的来历简单介绍。

犹太会堂(部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10102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haoming.com/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