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有一游民,名王玉。他是既抽大烟,又赌钱……光景过的要啥没啥。有一年时运来了,连放赌场的地盘钱,带赢下的钱。这就也想娶个老婆成个家,可是他的年纪已三十六,娶个闺女已经过时了,实在是不容易。
可巧有个穷人家的女儿,才十二岁因为生活困难,想给女儿找上个婆家定个亲,家里好宽裕宽裕。再说那当媒人的,能把媒钱哄到手就行,谁还管他那后事如何。与王玉一说王玉满心欢喜,但又想了想说,好是很好,可是年纪差的太多了,就是怕人家嫌我大,如果能与我成就了这门亲事,我一定要重重的谢你。
媒人为了得到他的重谢,就与他一串通,属相不变,把年纪瞒了一个轮回,改成二十四岁。在旧社会里,男女订婚时,双方间都不见面,全靠那媒人的一张嘴。只要你花上些钱,就能娶下好老婆。媒人的嘴是死的能说活,就把这个十二岁的闺女,给王玉哄的聘成了。
聘成后,又过了三年,到女方十五岁时,就娶过来了。到这时候,王玉的钱早已花光,新人一进门,家中是要啥没啥。到女方十九岁的那年腊月里,就与他生了个女孩子。到了孩子是一周岁虚岁算是三岁了。
王玉的生活越来越困难,是再没有一点儿办法了。就又找到原来与他说亲的那个媒人,说是他的生活没办法维持了,不如把女儿定出去,不然他们非饿死不可。
媒人惊奇问,你女儿多大了?他说,刚过了一个生日,虚岁算是三岁了。媒人说,刚过了一个生日的小女孩子,能使用多少钱呢?太小了!这就又经过他们二人一串通。给孩子加了十岁,按十三岁给他找寻婆家。

离他们村十余里远的地方有一户姓李的人家,全家三口人户主名德福,妻杨氏儿子呆小。他们老俩口,早也生育过几个孩子,可是都夭亡了。到他们夫妻俩将近四十岁的时候,才存活下了一个男孩子,为了长命,就起名为呆小。这李德福是个忠厚老好人。可是他自幼就是体弱多病没本领,也没力气,家里过的很是艰苦。他儿子呆小长到十几岁时,不但是相貌长的很俊秀,且又能干又爱好劳动,还善于经营。老汉索性就啥事也不管了都让呆小管,生活不几年就翻身了。
赶到呆小把生活打拼的富裕一些,他也三十多岁了,对于那聘媳妇的事情也快过时了,到他三十三岁的那年春季,正遇了个王玉给他女儿找婆家的事。媒人一提,呆小想了想对媒人说,不行我这年龄……?媒人为了得他们的报酬,也与他串通把年纪瞒了十岁,改成二十三岁。
媒人从中间一说合,那大十岁的女婿也不算过分,就说合的成了。可是他们双方间心里都有鬼,暗地里都说是大二十岁了,并不知道女方加了十岁,男方瞒了十岁,中间还大十岁,实际上是大了三十岁。王玉回了家,与他老婆说给女儿寻了个大十岁的女婿,咱给女儿加了十岁,实际上是大成二十岁了。老婆不同意,说,为何寻下那么大呢?他说,咱因为没钱花,为了多使用钱就得这么迁就了,我比你大两个轮回,与咱们俩比起来,还小着四岁呢。他老婆长出了一口气,再也没有吭声。
那李德福夫妻。媳妇说成了欢喜的不得了,十三岁的媳妇,再迟二年就能娶只盼望见上媳妇,就了却了他们老俩口的心愿。从来是事多不能随人愿,呆小的妈,得了个急症,不到三天就与世长辞了。因为她活着的时候,想见没见上儿媳妇,这死了以后家人亲友,都觉得最好能叫新媳妇来吊祭吊祭,以慰死者的亡灵。这就买了一匹好布。使人送给他王亲翁,说明事由到时候,请他带上闺女来当新亲吊祭亡人。
王玉妻子是个老实人,接到这匹孝布后,心里说,女儿刚过了一个生日,才会爬站还不会站,怎么能当个新媳妇呢?愁的连饭也吃不下,左思右想没有个法儿,王玉边抽大烟边琢磨,想出个哄他们的巧办法来。
他说,老婆看把你愁成什么样子了,我也没有衣裳穿若是要去,还得借人家的衣裳,这么办吧,到了那天你把盘头改梳辫子,把咱哥和嫂子叫上,他们夫妻俩,一个顶上个爹,一个顶上个妈。你就替姑娘到李家灵前祭奠,坐完了席到了下午就返回来了,这样也就把个事办了你看怎么样?
他老婆正愁的没办法,就糊里糊涂依了。与哥嫂说好到了那天,老婆把盘头改梳辫子,打扮得齐齐整整的和哥嫂,到李家替女儿当新媳妇去了。

到了李家灵前一祭奠,烧完了纸,旁人们异口同声地说,老汉一辈子忠厚,现在真是时运来了,看人家这个新媳妇,十三岁的姑娘,长的像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李家的族人们看到呆小的妈死后,父子俩连个饭也作不了,见有这么个好身手的新媳妇,就为他们想出个提丧引的办法来。与李老汉说提丧引娶亲,既能省下再娶花的钱,又能救了急。
老汉很同意族人们的这个主张,待坐完席后,族人们就向引媳妇的父母提出这个话来。那一对假父母听了,怎么也不应承,回答说:我女儿虽是身子长的像个人了,年龄才十三岁,不等到十七岁,也得到十五岁上娶,再迟二年娶也不算迟。李家的族人们火了,不管他父母答应不答应,非提丧引不行。说是,新媳妇既然到了我们家,我们不放走,她是插翅也飞不了。假父母看了看又不敢说出真情实话来,无可奈何,也就且说且退的走了,丢下弟媳妇不管了。他们回到王家,把一切的经过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玉,这就推了手了。
那呆小安葬了他妈回了家,由族人主持,脱去孝衣换上吉服,与新媳妇就拜了天地,到晚间就入了洞房了。
王玉,到了第二天一打听,果真握丧引过了。他就告到了官府里,请求官府给他往回要人。官府一听,是属于民事纠纷,因还有别的案子要办顾不过来,又迟了将近一个月了,才与他传人问案。
而那李家,由于有了儿媳妇,家里也有了做饭的,他们父子俩人就都下地干活了,丢下家里的事情不管了,全靠那新媳妇照应料理。那新媳妇初到这里,人生地不熟不能窜门儿,在家里除了做饭外,再也没有别的事干她这一进门,就是女当家人了,闲着没事做,就到这个屋里观一观,那个屋里瞧一瞧,见都是大囤子满、小囤子溢,虽说是个小户人家,却是个不缺吃不少穿的。

回想一下自己,自从到王家,六年了也没有宽松过这么一天。心里想人家呆小,不但是人生的俊秀而且又能干还勤俭,我那个王玉是又黑又瘦,比鬼还难看只喜爱抽大烟赌钱。人家是大囤子满,小囤子溢,他不但是穷的要啥没啥,自从女儿定了婚,他有了几个可怜钱,倒又把洋烟泡也加大了。越想心里越烦。呆小虽比我大一轮回,可是还比王玉小呀,想到这她把心一横长叹了一口气,我已经走到这步田地了,索性就跟呆小吧,再不回他王家去就是了。从此以后,她和呆小的情感就更加亲密,不同以前的应付了事。
这一天官服传唤传他们赴案的时候,她与呆小在一起又将近二十天。她与呆小被差役们传到了县衙。县官先问了问情况,接着又征求王玉妻子的意见,问她你打算如何了结这场事?她说,我都走到这步田地了真是没脸见人,纵然说我与呆小是如何的清白,人们也未必信。大老爷若能判我归了李家,这里的人不熟悉,我的脸还好放些,我就丢人丢到这一处吧。如果判我再回王家,我还哪有什么脸再见那熟悉的邻居们呢?不如我就碰死在这大堂上算了。我已下定了决心,誓死也不再回王家了。
县官又问王玉,你是如何打算的呢?王玉看老婆已经变心了就回答说,她回不回去问题却不大。可是女儿还吃奶那该怎么办呢?请大老爷给我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了。官府想了想说,使李家再多给你些钱,你把女儿送给李家,她妈抚养就算成是李家的人了,你看如何呢?
他老婆见官府说到这里,还怕他不同意,也插嘴说,这个办法就很好,如果能这么协商的解决了,那就是多给他三十吊,二十吊钱,也不成问题,我也能主了这事。王玉一听心中暗想道,能多使用些钱,我又能多晃晃一个时期。他就满口答应了。
这个问题,就通过官府,协商解决的处理了。王玉呢,当然是使用的钱不少了,他是卖了个老婆,还带走了孩子。李家呢,是花了两次钱把三岁的老婆,换成个二十一岁的老婆,还带来个女孩子。只不过是多花了几吊钱的问题。真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haoming.com/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