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2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四个字。

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2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四个字。"

追溯修武运粮河的漕运发展史,不能不提到东关码头,而提到东关码头,又不能不提起赫赫有名的“天泰行”。不管说是运粮河成就了“天泰行”也好,或者说是“天泰行”神话了运粮河也罢,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修武刘庄董氏家族的命运总是跟运粮河连在一起,或疏或密,或起或落,即使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很多上了年纪的修武人在回眸运粮河的历史时还会情不自禁地说:刘庄董氏,那可是名门望族啊!

人们之所以能发自内心地称赞刘庄董氏为“名门望族”,那是因为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和可圈可点的历史,在坚强有力地支撑着19世纪修武的这片天空。

正本清源开篇章

打开《古山阳董氏宗谱》,一个叫董儒松的名字会首先映入你的眼帘,随着向后轻轻翻阅,那一张张发黄的宣纸和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很快会把你带入一段传奇的历史。

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2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四个字。"

(《古山阳董氏宗谱》)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董如松,就是这段历史的新起点,就是这个家族的始迁祖。

康熙初年,年轻的董如松自本邑前董村迁居城东门外刘庄,依附他的岳翁郭老板,在运粮河上做漕运生意,后来成家立业,慢慢安顿下来,生活渐渐趋于稳定。董如松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士俊,士杰,士英,唯士杰育二子,长子董炳,次子董耀,“炳嗣长门士俊,兼承本门;耀嗣三门士英”。也就是从第二世的弟兄三人开始,董氏家族分为三门,谱亦分为三卷,各卷仍以始祖为冠,而各门则以第二世统之。

刘庄,最早叫留庄,其实就是在运粮河上长年打工的外地人的集中聚居地,多年在那里生活居住,不走了,所以慢慢就称为了留庄,后改称刘庄。董如松始居刘庄,后来随着家族繁衍和漕运事业发展,子孙后代就在紧邻的小祁庄和东关盖房居住或开行设店,由于地里位置接近,此后东关又成了商贸重地、繁华之所,所以修武人在说到这一片的时候,都习惯笼统地称为东关,这样,“刘庄董氏”也常常被人们说成“东关董氏”。

纵观《董氏宗谱》,董家在运粮河上的漕运生意可以划分为这样五个阶段:第一世董如松至第四世董怀瑜,为创业时期;第五世董敏元开设“天泰行”,生意兴隆,为快速发展时期;第六世董宽在先辈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突飞猛进,富甲一方,名声大振,为高速发展时期;第七世董礼南审时度势,激流勇退,店归他人却持其盈利,富裕三世,为持续鼎盛时期;第八世往后为由盛转衰时期。

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2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四个字。"

从康熙晚期到清朝结束的近二百年间,刘庄董氏的运粮河漕运,尽管经历了由发展到鼎盛,再由鼎盛到衰落这样一个周期,直至20世纪初随着道清铁路的修建开通,运粮河上的片片帆船彻底隐没在历史的雾霾中,但是这段历史却不能被抹灭,更不能被忘记,因为它给董家乃至修武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和无限的荣耀,理应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数家珍般地给你讲述发生在这里的一个又一个趣味十足的故事。

敦亲睦族重感情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武刘庄董氏一族,自始祖董如松亲自为岳父岳母养老送终开始,就将孝道的基因深深地植入了家族后世的血液和生命里。

第四世董怀瑜,字含光,善于为人排难解纷,邻里相争,他必反复从中调解,认真开导,直至矛盾双方握手言和,因此,“村之人至老不涉讼庭,公之力也。迄今子孙绳绳,书香继世,人以为厚德之报云。”董含光中年瘫痪,长年卧床,其子董敏元端饭送药,精心伺候。他的夫人高氏善解人意,帮助丈夫照料公爹董怀瑜,日夜不离左右,一饮一食,积久不谢。凡是丈夫所想孝顺去做的事,她都一一去做好,奉汤药,伺动静,数年不倦。照料年迈的婆婆,她更是嘘寒问暖,细心周到,深得婆母欢心,大家都一致夸赞她的孝顺。

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2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四个字。"

(《董氏宗谱》中相关人物记载)

董敏元,字捷一,时常有病,夫人高氏为保其健康平安,日夜烧香磕头,向上苍祈祷,并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来替换丈夫的安康。

第六世董宽,字文饶,是董敏元的儿子,他的母亲有段时间患了咽喉疾病,非常痛苦。作为儿子的董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焚香祷天,叩头百余,愿以身代母平安。也许是他的这份孝心真的感动了上天,果然没过多久,母亲的喉疾就痊愈了。

董纯元,字天一,是董宽的伯父,尽管已分家另过多年,但是当董宽看到伯父年迈体衰,生活相对拮据时,出于难以割舍的亲情和对伯父的孝敬,他自掏腰包,悄悄为老人置办了送老衣和棺椁。伯父知道后,激动得老泪纵横,最后含笑而去。

董敏元与董纯元、董贞元(字会一)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当董敏元开始学做生意的时候,家境尚贫,但他能兼顾手足之情,每当赚得蝇头小利时,都拿回家与兄弟共享,绝不独占独吞。他常说,四海之内古人皆视为兄弟,何况亲兄弟之间呢?如果重资财而薄骨肉,那么我是看不起这种人的。

董宽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因母亲时常担忧这俩早已出阁的姐妹日子过不好,董宽就替母考虑,解母所忧,拿钱为姐家纳妾,使姐姐因此后继有人,家庭和顺,又为妹家买田置业,使其摆脱穷困,衣食无忧。

第七世董希圣,又名廷章,字礼南,号士宜,是董宽的儿子。他的夫人王氏,为人忠厚温良,凝定简默,慈善多恩。她的公爹董宽以英才创业兼以刚方自励,家政严明,她的婆母石太君也阃范森严,“为之子者非朴实近理不能得其欢心”。所以在伺候公婆时,王氏是敬慎勤俭,服劳尽职,朝夕伺奉,懔然若对神明。董希圣去世后,王氏对持家更是用心,勤俭节约,处富若贫,对儿子董金桂的管教更是严格。她平时虽然很少外出,但是每当听到为善之事,一定让儿子慷慨施与,不容拖延。光绪二十六年秋,庄稼欠收,乡里多有断粮人家,王氏就让儿子金桂按户计口进行救济,使这些人家得以顺利度过难关。王氏有个小姑子嫁到了东新庄张姓人家,由于家用不支,自公爹董宽在世时开始,已累计向娘家借贷数百余吊,贫不能偿。王氏念及婆母就这么一个女儿,生前倍加疼爱,视若掌上明珠,就担心这笔帐如果因没有偿还,到了后世子孙们再去追讨,那势必败坏了前人的厚德,伤害了她们姑嫂之间的情谊,就太不值得了。于是,她果断让儿子金桂当着姑姑的面,把那些账目都消毁了,并宣布,子孙后代永不能再索要这笔钱,不能败坏祖德。

书香继世芳庭苑

也许是因为靠近宁城书院,受到书香熏陶的缘故,董氏家族一直非常重视教育。

依漕运发家后,董家就开始延名师、办私塾,启蒙授教,培育后代。他们虽然是靠经商发的家,但是在子孙没有成人之前,却是严守家规,严格管束子孙们认真读书学习,决不允许子孙们自小染上市井之气,更不能放纵他们成为纨绔子弟。

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2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四个字。"

(《董氏宗谱》中关于“天泰行”的记载)

董怀瑜在家庭收入有了保障之后,即奋志功名,以吏员赴省勘验,三考毕,例授典史,拟补缺,出胸中所蕴,小试其能。

董贞元是董敏元的弟弟,自幼读书有雋才,过目即能成诵,且善讲论,同窗有难解的问题问他,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去应童试皆前茅,入学时仍居郡试第一。他还兼工书法,“摩王右军得其神似,索书者不绝于门”。家族中有什么疑难事,都会向他讨教,他总能深思远虑,把问题一一化解。

董希圣在世时,依然是董氏家族的鼎盛期,尽管如此,他还是经常劝诫子弟要勤学苦读,要用毕生的精神去专注读书,“故子弟亦皆发愤勤学,崇实黜华,无世俗纨绔子弟,盖家法之渐渍者深也。”

清朝灭亡科举停废后,董家的漕运生意也逐渐画上了句号。在国运家运都不济的情况下,董家依然没有放松对后代的教肓。第八世董丹桂,字秋园,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董游麟,次子叫董时麟。董丹桂对两个孩子要求很严,“昼则耕耨,夜则诵读,家规肃穆,为乡里所共称”。后来务农筹划得宜,家境逐渐富裕,董丹桂仍布衣疏食,无一毫奢侈念。

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因为受到了儒学的熏陶和祖训的洗礼,董氏家族的人在精神层面所表现出的卓而不群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世人对他们的评价也是相当精彩的。

——董敏元:天性敦笃,端重自持,与同人处,终日无怠色。克体父志而不为闤阓之所移。“市井之地,士君子所不入也,若公者虽入何害?”

——董纯元:性醇谨,寡言笑,文章德性冠一邑。

——董敏元:幼聪慧,读书有颖悟,才工于书,得钟王遗意,励志进取,用光业缘。

——董贞元:设帐于河内地,方训童蒙,谆谆不倦,开馆未久,良师之声遍于遐迩。

——董宽:气定神闲,俨若儒者,虽经商,绝无一毫市井气。为人勤俭恭谨,与人交,无急言遽色。衣冠整洁,步履端方,举止不苟,虽盛夏溽暑,未尝袒裼纳凉、放逸自便。聆其言论,皆与圣贤之道暗合。若有一事一言之失,则夜不能寐。此修士真儒之用心,而公能及此宜其研,诸虑者无不慊,而措诸事者无不当也。

——董廷章:生长于巨富而能处富如贫,轻财好义,厚以待人,薄以奉己,衣服朴素,不求鲜华,矩步方行,外严正而内恺恻,诚今之古人也。

——董吉臣:其不苟于取,不轻然诺,皆自读书中来。常言,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与弟相处,怡怡如也,孝于亲,友于弟,公之至性过人远矣。

——董丹桂:为人尚耿介,慎交游,廉静退让,英气时形于不自知,盖才德兼优者也。当年少读书日,敏而好学,不与群儿游戏,塾师奇之,推为伟器,及入邑庠,名重一时。他厚重简默,不轻废言,言及道德经济,必广大其议论,中有至理,非空谈者可比。夫世之有才者,流值天下多事,皆思挟所能以见诸用,公独敛才于德,家居终老。

宝刀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董氏家族虽然没有权倾朝野的大官,但是五品、七品、贡生等散官功名还是不少的,即使是到了民国时期,还曾出过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参议员董天授。

轻财好义传美名

董氏家族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讲义气,无论是交朋友、帮穷人,还是赈灾民、助公益,都轻财重义,十分豪爽。

董怀瑜是董氏家族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也很传奇。修武城东有一家酒肆,董怀瑜在处理漕运事务之余,经常在这里做东,跟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推杯换盏,谈天论地。遇到需要接济的朋友,他会慷慨解囊,碰到在码头上讨饭的穷人,他又会倾囊相助。日久天长,董怀瑜的名字不胫而走,修武东西几百里内无人不知他的大名,都称赞他是一个乐善好施、行侠仗义的人。

董怀瑜行事豪爽,有侠士之风。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知县吴居澳决定修建宁城书院时,他曾将从运粮河上游冲下的木头打捞上来,挑拣几十根栋梁之材捐给宁城书院修房盖屋,此举深得官民好评。

县城南门有一户异族董姓,董怀瑜因一个“董”字掰不开而视若同宗。这个人平日里喜欢赌博,因此欠下债务,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董怀瑜见其可怜,不但解衣衣之,而且帮其偿还了债务。

董怀瑜的舅家有三个表弟,因自幼失去亲人无法生存,他就设法给他们一一谋划生路,使他们衣食无忧,并且把老三收养家中,视为己出,为其娶妻生子,盖房置田,直至其自立门户。董怀瑜还“抚异姓女为女,及笄嫁之,妆奁之丰不亚于己女”。

董敏元是“天泰行”的开创者,他因忙于漕运事业无暇顾及家务,就花钱买了一位婢女。几年后,这位婢女的家人前来赎身,董敏元欣然答应,不但没有收取赎金,反而还给予其一定资助。这位婢女的父母感激涕零,对着董敏元一个劲地磕头谢恩。

董宽既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实干型人才,同时又是一个胸有大义的慈善家。他赋性仁厚而智虑周详,善周济他人。平时出门,尤其是到年终岁尾的时候,他身上总是要多带一些钱钞,路上遇到需要救济的人,就慷慨相助,“有多至十余次者,公终不厌拒,亦不登簿以冀偿”。这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春,为建董氏祠堂,编修族谱,勘验祖茔界域,他一人承担了全部费用,耗资九百吊,没给族人摊派一文。族人因此对他敬佩有加,刻碑记事传扬他的德行。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庄稼绝收,为了保命,刘庄村很多家户以十分之一的价格贱卖农田都没人要,董宽看到这种情况,心中顿生恻悯之情。他尽其所能,将本村的农田公价暂时买到自己名下,而等到来年风调雨顺时,他又以低价把这些田地全部还给了那些农户。因为这个缘故,当外地饿殍遍野时,刘庄村的很多人却得以存活,即便偶有死者,董宽也代买棺木,不使暴骨。村民被他这种义举所感动,将一块“德被乡里”的木匾挂在他家门头,但是董宽却始终不露德色。他还尤其喜欢以善勉人,凡是格言古训、名儒法语,他都抄录下来,不惜资财频频印刷,发放给周围的人学习领悟。

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2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四个字。"

(《董氏宗谱》中关于家族祠堂的绘图,紧挨宁城书院)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庄稼欠收,村上的人饥肠辘辘,面有菜色,董希圣不忘先祖遗训,果断开仓赈济村民,出谷数十石,计口均分,使全村人平平安安度过了难关。当众人纷纷夸赞他时,他却心有不甘地说,可惜我一家的财力有限,只能顾咱一个村而不能顾及更多的人。他还说,财施于人者有数,财用于己者靡常,如果能把那些用于自身的没必要的花费,用在施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那么这些钱花得才有意义。

董希文,又名董廷斌,字吉臣,是董氏第七世裔孙,年二十三岁因技艺超群进入县学,长于教授壮年,教人习武成名者不计其数。董氏的祖茔在城北蒋村,族人将茔地的柏树出售后,款项交由董希文保管,他出入分明,年终将利息分给族人,分毫不差,众人都夸说他心中无私。董希文上年纪后,经常以家族宗谱未续、祖茔树木未栽为憾事,就叮嘱他的儿子玉珍,一定要完成他的心愿。董玉珍不忘父训,自己掏钱,“植柏多许,异日枝干崔嵬,黛色参天,望而知为董氏祖茔。”

天道酬勤聚万资

一个家族在一个地方能够成为名门望族,或缘于峨冠博带,或缘于巨贾富商,或缘于英名才俊。相对于以上几个因素,董氏家族似乎兼而有之,但绝对是以擅于经商、富甲一方而著名。

说起董家的发迹史,有一个不曾记载于《董氏宗谱》的“神话故事”,却在本族的一代又一代人中间乃至修武民间广泛流传着。

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2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四个字。"

(《董氏宗谱》中关于“天泰行”的记载)

相传,董家在第五世董敏元开创“天泰行”之后,因诚信经营、乐善好施而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到了董敏元的儿子董宽那一代,因为董宽的奋力开拓,扩大规模,生意如日中天,名声远播。有一年冬天的晚上,大雪纷飞,董宽照例外出巡夜,在家门口突然发现一个老人和衣而卧,冻昏在一辆独轮车旁。董宽赶紧把老人背回屋里,生火取暖,端汤敬茶,很快把老人救活过来。老人清醒后,经过跟董宽一番对话发现,面前的这位救命恩人不但心底善良,而且头脑灵活,目光超前,于是他就把自己随身带的一条褡裢解开,倒了一地的金条、金元宝和金叶,委托董宽用这些钱给他往天津漕运怀床府的地方特产。董宽喜出望外,立马组织货源,又雇了几十条船,很快将第一批土特产按时送到了天津。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船到码头时,却无人按照事先的约定前来接洽收货。在天津港停留几天后,董宽只好把货物卖掉,换成怀庆府一带需要的日用百货,打道回府。这样一趟无本的买卖,一下子使董宽赚得盆满钵满,大喜过望。后来,良心不泯的董宽虽然再度乘船北上寻找那位老人,但是却一直未能如愿。结果,那笔巨款也不用再组织货源往天津漕运了,直接变成了董家巨大的财富。

这件事一开始是秘而不宣的,仅限于董家几个人知晓,可是后来,由于运粮河上的同行看到“天泰行”短期内生意火爆,财源滚滚,百思不解,四处寻根问由,这才有人慢慢将实情透露了出去。

三里没真信,舌头擎动山。传来传去,这个故事后来就有了几个版本。有的说,是财神爷看董家人一直行善积德,就变成一个白胡子老头,专门来给董家送金银财宝了。也有的说,是京津地区的一个大老板预订了一大批土特产,返程后突然遭人暗算,命丧黄泉,所以也就再无人知道这起买卖的事儿了。不管版本有多少,多么神乎其神,出于家族的共同情感和荣耀,董氏后裔不但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而且更愿意相信这是董家几代人乐善好施的天报,是董家理所当然应得的一笔财富。

就是因为有了这笔外财,董家“天泰行”的规模才越来越大,生意才越来越好,由过去的单做零星小生意,变成了专做大生意,不但接洽周边几百里内的漕运订单,而且还开始与官府联手合作,往北京漕运官粮,浩浩荡荡,全程由官府派兵押送。

董家暴富后,开始在修武东门和东关大量修房盖屋,有深宅大院无数。当时,修武县城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西关穷,东关富,董家的房子串着住。”董家当时的富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2017年董姓女孩名字大全四个字。"

(现位于东关村的董氏第五世裔孙董贞元故居,一进三串院)

从客观上讲,倒是《董氏宗谱》里有关“天泰行”和整个家族经商的记载更能让人信服,更能让人觉得董家的兴旺发达是天道酬勤的必然结果。

◎董敏元始贩棉花,继运煤,凡所交往,不琐琐于锥刀,稍获赢余,辄以赡贫。

◎董敏元初谋曲药生理,后改业设煤棉等店,诸凡小心鮮失,为商旅东道主往来行李供其乏困,一以忠信相与,以故,望门投止者踵相接,待共事商人如弟昆,积诚相感,人不忍欺。

◎董氏自天一公董敏元开设天泰煤店,家日有起色。文饶公加以扩充,财源大茂,赫然称极威焉。礼南公急流勇退,店归他姓以保其泰而持其盈,三世皆富。邑之论巨富者,以董氏为冠;邑之论家法者,亦以董氏为冠。

◎文饶公(董宽)继父经商煤行生意,不数年,累巨万。

◎玉珍以营商裕其家,固天之报施善人。

从上面的记载不难看出,董家的昌盛,实则是几代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广交朋友,轻财重义,诚信经营的结果。他们从经营药材到煤炭、棉花,再到粮食、日用百货,再到开设典当行、油坊,以少聚多,集腋成裘,日积月累,终成巨富。

虽然到了二十世纪初,董家的漕运生意因为历史的原因逐渐衰落,直至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董氏家族在修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却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亡殆尽。恰恰相反,近几年来随着修武县对运粮河城区段的全面开发治理,包括董氏家族“天泰行”在内的丰富的运粮河历史文化,正在被深度挖掘和重新唤醒,它们正以自己特有的魅力焕发着熠熠光彩,为二十一世纪的修武发展贡献着力量。

来源:百家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10102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haoming.com/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