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会啊,现在误诊的还少吗?

我们村有个年轻的小伙,15岁时爸爸在工地上意外身亡。
后来小伙初中还没毕业,就去了广州打工去了,每月也有二千来块钱。
但小伙子花钱不懂节约,每月都是月光族。
有时到月中,钱就花完了,还好经过主管签条,还可以从工厂会计那预支几百,江湖救急。

编辑
一晃N年,小伙二十岁了,长得那是一个白白净净,闭月羞花。
还留起了长发,专门给头发做了个拉直,做完的效果更是纵享丝滑。
这里还专门闹了个笑话。
有一次小伙去一个工厂找朋友,可他在工厂门口等朋友时,由于是低着头,工厂门口的老头子保安竟然说道,“靓女,你干嘛的?”

编辑
当小伙子抬头,那叫一个尴尬。
小伙子那一刻羞愧难当,回头就去理发店把头发剪成了一个小寸头,要重新做回纯爷们。
果然,小伙子做回纯爷们不久,重回颜值巅峰,桃花运上门了。
小伙子的部门,来了一位靓女,18岁出头,一米六的身高,圆脸脸的,留着齐腰的长发。

编辑
那位靓女一来,就被小伙那浑身散发着魅力的男人味吸引。
要怪也只能怪小伙子这年龄,正是雄性荷尔蒙旺盛的时段。
这小伙也是个渣男,才认识几天便想对那靓女动手动脚。

编辑
终于在小伙子一味地索求之下,靓女跟着小伙子去了出租屋。
人生的第一次就那么草草了事。
有了第一次,二次,三次,就变得那么顺理成章了。
一切结束的太快,小伙子还没来的及感慨,这段还没过七天的恋情便己终止。
这下,厂里是混不下去了。

编辑
刚好这时小伙子的妈妈也来这边务工,一看儿子,这样打工不行啊,俗话说得好,打工是不可能的,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于是,经过一大家子人的最终商量,给了小伙子两个选择。
一是学美发。
二是学开车。

编辑
但学开车,被小伙子的妈妈否决了,她认为开车不安全。
所以小伙子只能选择学美发。
第二天,全家总动员,找到了一个美发的培训机构。
交了几千块钱,为小伙子报了个美发初级班,这年小伙子21岁。
N年后。

编辑
“快三十岁了哦,还不结婚”。小伙子的妈妈早已经把结婚提上了日程,“你看看,像你这么大的,哪个没结婚,小孩都可以打酱油了”。
“急什么嘛,我要等到三十岁以后才结婚”。小伙子每次都是这样的应对着。
现在的小伙子,在他的妈妈钞能力的加持下,花费了小几万,进了各种美发培训机构,美发职业学校,美发连锁店后。
终于在二年前,成功晋升上一位专业的发型师。

编辑
在一家小理发店实习了几个月的理发技术后,成功地忽悠一位学习美发的靓仔,跟自己合伙,花了两万块,开了个小理发店,起名为:东方彩虹。
两年后,美发店关门大吉。
小伙子拿着手里的几千块钱,又花了几千块钱,报了个化妆培训机构,学习了三个月的化妆。
小伙子想的是,等学习了化妆后,去理发店上班,其它发型师都不会化妆,可自己会,只要自己做到位了,定有许多的指定的顾客找自己。
可事实证明,小伙子的梦想是好的,在学习化妆的那段日子里,小伙子基本上全程都在打酱油。
再后来,连生活费都没有了,所以花了几千块钱学化妆,只学了个皮毛,懂了点理论,自然不能学以己用。

编辑
小伙子也不想离开呀,毕竟化妆室就他一个男人,每天美女环绕在身边。
整天小哥哥地叫着,这让小伙子每天都喜笑颜开。
可实在是没钱钱,小伙子只得回去继续上班领工资。
想着干它个几个月,存够了钱,再去那化妆培训机构混上一段日子。
日光匆匆,岁月如梭。

编辑
这天,小伙睡到大上午才起床,准备去上班。
这时小伙子的妈妈走了出来,看着小伙子便出声询问道,“你的脸和眼睛怎么那么肿哦”。
小伙子没有在意,一如既往地过日子。
直到另一天。

编辑
小伙子的妈妈对他说,“今天大姨去医院拿药,你陪她一起去嘛,顺便看看你的脸肿是咋个回事”。
来到医院,小伙子挂了个肾内科,哪个晓得医生看了他一眼后,直接说道,“住院吧”。
这是小伙子第一次住院,尽管很震惊,可经过抽血检查,冰冷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慢性肾炎。

编辑
出院后。
小伙子又去了另一家医院。
又住院了,在这家医院做了个肾穿刺,己知取了个12个肾小球,己经硬化了9个。
出院时,医生叮嘱道,按时吃药,控制得好的话,也许两年才会到尿毒症。
难道慢性肾炎不能治愈吗?
不能,只能控制,让它进展得慢点。
就是说早晚都会到尿毒症那一步,对吗?
对,但控制得好的话还是可以的,但你这个比较严重点。

编辑
就这样,小伙子开启了寻医吃药的路。
每月在南方医院开药,可病情还是在持续的上升,没办法,医生用上激素药。
可依然没效果。倒是因为激素药的原因,小伙子那英俊的面孔,再也不复存在。
成了又黑又丑的婴儿肥。
没办法,小伙子回到了老家休养生息,这段日子病情倒也算稳定。
待一年半后,小伙子见病情己经稳定,打算重新出山,再闯江湖。
这一次,小伙子选择了在温柔乡成都找工作,可工作还没着落,霉运就来了。
因为小伙子在成都这段日子,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不仅饮食不规律,连作息时间都极其混乱。

编辑
所以小伙子被作死了,病如风暴般降临。
回到了市医院住院,抽血检查后,医生冷冷地说道,“准备血液透析吧,你现在的肌酐已经升到两千多了”。
三年后,小伙子还活着,不过现在需要每周三次,一次四小时的血液透析。
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我想小伙一定后悔过当初的每次选择。
不过他幸运的是,还有家的避湾,为他保驾护航,护他终身平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haoming.com/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