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取名两字男孩,赵姓取名两字男孩名字。

盐山尤庄子赵氏家谱(4则)

1、一次修谱

盖闻创业而兴者,非家谱无以见天潢之接续;守诚而起者,非家谱无以知支派之分明。

我赵氏永乐二年自永平府滦州徙居盐邑,谱牒之由来,至今亦云旧矣。不幸再传,而后门衰祚薄,承先人后者不啻一线之传耳。迨四世,自南茔迁于西茔,厥后生齿渐繁,家声日振,上绳祖武,下贻孙谋,于是始分东西两院矣。士恒为士,农恒为农,虽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而内立家塾,当庠为学,乐宜家室,思垂堂构之基,永保子孙期绵箕裘之绪。虽属闾阎,必有大宗小宗之别,即非阀阅,亦尽合族收族之情。正名定分,而使“孝、友、睦、姻、任、恤”为一家之政者,无不见之于谱也。谱之所系,岂浅鲜哉?不意同治七年岁次戊辰,越匪入寇,烽烟频警,朝不虑夕,流离载途,以致谱之残缺。此今人之不幸,亦先人之大不幸也。迨六月间,筑土为围,深沟高垒,为御寇之谋,然以谱之失迷,诚吾人之大恨事也。又四年壬申孟春之初,会于敬业之书屋续谱事也,宗族毕至,少长咸集,群付哲以秉笔之任。哲特思,莫为之先,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于是仰承父兄之命,俯视子姓之繁,将先人之已载于谱与后嗣之未载于谱者,胪其名次,以笔之于书,庶几可通木本水源之义,以述前人之统绪焉耳。是为序。

同治十一年(1872)岁次玄末涒滩陬月下浣谷旦十一世 贻哲 重修于经畲堂

2、三次修谱前言

长江之水日夜东流而不息者,乃后浪推前浪也。长江之水养育着中华民族优秀子孙及历代风流人物。溯其该水源乃在青海巴颜喀拉山也,世人皆知之。然我赵氏当今人口之繁盛,真是根深叶茂之象征,迁于外地而居者,不可胜计,如无家谱之详注,正如只见长江之水东流,不知水之发源地也。日深年久,恐后人不知祖德宗功流芳子承孙继之泽,长有失九族统绪之可能。全族有鉴于此,故在一九九三年岁次癸酉孟春正月,适逢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政通人和海晏升平之日,人民安居乐业之秋,我全族毕至,长幼咸集,共议重修家谱一事,我等谨遵长者之任命,敢不尽心从事完成子承孙继之大业。据我两前谱之记载,我先祖在永乐二年由永平府徙居于盐邑,至今达五百八十八年之久,我先祖历尽沧桑,千辛万苦奠定了兴家立业之基础,始有今日宗族之兴旺,人丁繁盛之秋,全族内外可达几千人之多,这是我全族最大的荣幸。在清同治十一年春,曾有十一世孙贻哲族爷,不惜心血之劳,以木本水源为念,书写家谱一书。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年之久,现人丁繁盛,世代之增长未载于谱者,不可胜计矣。在公元一九三一年有十三世孙光新族伯热心于此,经于全族长者共议,继续我赵氏家谱,以补谱之不足,缺者补之,尽善尽美,至今又有六十年之久。由于人口增长,新陈之代谢,不在谱者可谓多多矣。今我等几人从长者任命,据前谱之详着子承孙继之传统,细心对照,承前启后,不辞辛劳,东访西问,凡我族之传统者,以次就序,均载于谱内,以完白玉之美,使后代子孙知木本水源之详。希我后生继之勉之,宗族昌盛,家声日振,永继先人之统绪,立志向上,英杰重出,为祖国争光,为人类造福,诚我等之望也。风流人物,期待我后生。是为序。

十四世孙 世耀 书于续谱室

参加续谱人员列下:

十三世孙 曰甲、连升 十四世孙 世耀、世华、世仓、世忠、奉升、世元、广平 十五世孙 宪林、宪阁

时在公元一九九三年春

3、三次修谱序

大江东去,日耳轮回,此乃理之自然,宗族亦盖如斯也。我赵氏家族自明代永乐二年(公元一四〇四年)自永平府滦州徙居西尤庄,迄今已五百八十八年之久矣。沧桑历尽而后人丁繁盛,盖因以仁义为本,慈善传家也。为继我赵氏家族之仁慈家风,亦虑及族人不忘一脉相连之族史也,曾于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由我赵氏十一世祖孙贻哲公书家谱,逾今已一百二十一年矣。根深叶茂,子孙繁衍,非再续谱无以知我宗族之兴也。故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一九三十二年)由我赵氏十三世祖孙曰明公(字光新)又续族谱矣。前世功德荫及子孙,现我赵氏家族兴盛而至空前,子嗣遍及四海,为继我先祖之操行,不忘血脉之承绪,同创合族之大业,故于癸酉(公元一九九三年)孟春,由我赵氏家族长老们共议,委托十三世祖曰甲、连升,十四世祖孙世耀、世华、世元、奉升、世沧、世忠、广平,十五世祖孙宪林再续我赵氏族谱,意为光大先祖之传统,聚我全族之合力,励我子孙之意志,无愧炎黄创世之遗训也。修谱铭世,代代相继,此乃全族之幸事也。我赵氏家族后世子孙,不忘祖训,励精图治,为中华之振兴,我赵氏家族之昌盛,唇齿相依,共勉互助,趋善远恶,共图伟业,仰承全族父兄之命,斗胆拙笔,谨记于此,是为序。不胜羞耳。

癸酉年(公元一九九三年)十五世祖孙 宪松

4、四次修谱序

水有源,树有根,人亦有祖宗根本。水因有源而畅流不息,数因有根而枝繁叶茂。人因有祖宗功德,血脉传绪而生齿繁盛,事业发达。古人有云:“谱牒,身之本也。”寻根问祖,循流溯源,承前启后,有家谱得以实现。正名定分,论辈叙世,非家谱无以明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姓氏浩繁,源远流长。赵姓在十数亿华人中为数居多,是全国几个特大姓之一。中国第一部姓氏之集大成,宋编《百家姓》中位列卷首。可见赵姓历来之显赫。诚乃泱泱大族。赵氏起源复杂,派系繁多,吾远祖支派难有记载无从考究。幸有族谱知悉,吾赵氏先祖在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〇四年)由永平府滦州徙居盐邑(今盐山海兴一带)迄今已有六百余载。在此居地始安家立业之先祖尊为一世祖。现今已衍至十九世。十二祖尚有健在。我赵氏家族喜呈八世同渡的繁盛景象。岁月悠悠,沧桑巨变,吾赵氏先祖,历尽艰辛,艰苦创业,曾经兴衰。由初始时的近乎一线之传到生齿繁盛,家声日振。形成多支派传绪,终成为一个人口众多,兴旺发达的大家族,到现在仅在尤庄子居住的就达到近三百户,逾千口人。徙居外地者,亦不少于此数。清朝道光年间,由九世祖宗贵公迁居沧县大孙庄子村,现有四十多户,一百五十人。在清同治年间、民国初期先后迁居天津市郊张嘴村也达二十多户,近百人。陆续迁居东北、内蒙古等地有数百人,散居全国各地者,不可胜计。后嗣的兴旺,造就了事业的辉煌。由单纯的农耕经济,到以农耕为主,多业并举,诸如前后制酒作坊、箱铺、车铺、烧饼铺、旅店、骡马大车运输队等,都曾业绩显著,远近闻名,兴学读书传为家规,求取功名立为志向。致仕从政者代有出现,中医世家誉满四乡,能有此繁荣昌盛的局面出现皆因我历代族人谨遵祖训,励精图治之故,谱载为铭,励志后世。

吾赵氏家谱幸有先辈族人,分别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民国二十一年(公元一九三二年),一九九三年三次修续。我历代族人得以详载于谱牒。使我后人知其根基,明其支派,承传祖德,受益匪浅。尤其给这次修续家谱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方便,我参与修谱人员,深感欣慰,谨致敬谢。

这次是我赵氏族谱的第四次修续,距上次修谱整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为一瞬,可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二十年,开放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国人的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精神面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祭祖敬亲之传统美德,益受尊崇,修续家谱乡里盛行。我赵氏族人,随着人口的增加,辈序的衍延,未载于谱者众多。一些外出谋发展的族人,遍布全国各地。国外亦有踪迹。不少人事业有成,硕果累累。他们无论身居何处,任何要职,但根基难忘。血脉亲情绵绵不断。寻根问祖修谱叙世是众望所归。因此再次修续家谱一经提议,合族人赞同。并积极参与,纷纷建言献策,齐心协力各尽所能。此次修续家谱得以顺利完成,实为全体族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数人仰承重托,服务族人,深感荣幸。因才疏学浅,见微识寡,恐难胜任,故不敢稍示懈怠。尽心竭力而为。依靠众位族人集思广益。重点调查,多方联系。逐户寻访,反复核对;尽量做到资料详实无误。为博采众长,在认真研读原族谱的同时,参考了多部外族的谱书。最后一致认为我赵氏原祖谱,独具优点。故这次修谱成书基本承袭了我先人在内容、格式等方面的纂谱方式,有些地方略有改动。原谱存疑之处,经认真调查核对,无法确认的,未轻易改动,依旧保留。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更不免有漏误之处。我们的愿望是尽量将一部具有我赵氏家族特色的族谱敬献给族人。若这次不能如愿,信我后辈定有才俊,在下次修续家谱时予以完善。

修续家谱是传承先人良操美德之举,因此这次修续,倡导先人勤俭之家风,因陋就简,节约办事。但必要的经费不可少。我族在县城及外地各业有成就之人士,慷慨解囊,无私捐助,未向户家收一元钱,就圆满地解决了费用问题。遵捐资者诸位之嘱,隐其姓名。但他们的壮举,会铭记于众族人的心中。

血浓于水,亲情无限,同根同宗,密不可间,祖德宗功,代代相传。纵观过去,历辈族人奋发有为子嗣兴旺之繁荣景象,令人欣慰,催人奋进。展望未来,信我后辈得先祖之荫佑,强自身之大志,定能人才辈出,事业辉煌,前程似锦。

正所谓:祖德宗功泽后世,子传孙继超先人。

是为序。

十四世孙 世广 汗颜秉笔

癸巳年正月二十六日(2013)

(张海波提供 药丽霞校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10102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haoming.com/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