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字取名谐音网名,李字取名谐音网名大全

001:由《史记老子传》引起的两个疑问:司马迁为什么这样写老子孔子真的是老子的学生吗?

关于老子这个人是不是个人,是不是一个人,有很多说法。民国时候由梁启超引起的老子大论战,也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知。倒是胡适关于“比孔子至多不过大二十岁”的说法广泛被现在的释老者引用。

我的问题有两个,向来以为是信史的《史记》为什么对老子的记载那么草率敷衍?仅仅是因为老子比孔子他们早了那么几十年吗?还是因为董仲舒已经剔除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识形态大方针?还是因为司马迁与汉武帝的个人恩怨?要知道,就在那时候的前不久,可是黄老畅兴,文景之治

太史公为什么这样写老子,区区五百字,近二百字写了一个长镜头特写,寥寥几笔,却至少写了四个不是老子的人。为什么?掩人耳目,既然汉武帝接纳了董仲舒的大方针,抛弃了放弃了使汉帝国实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黄老之学,那么太史公就把真正的老子隐藏起来了。

司马迁同学要隐藏一个人,从姓名,籍贯,生卒开始一概做模糊处理,同时,列举了江湖传道著述九章的老莱子;贱贱地去见秦献公周太史儋;还给老子安排了一个儿子宗,和一个假的儿子家住在齐国,跑去做了西胶王卬的太傅。

我以为,向来以秉笔直书为宗旨的太史公,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他对汉武帝的所为很是不忿,于是就在老子传中模仿着所为孔子的春秋笔法,写上一段,看看你们这些所谓“独尊儒术者”能不能看出这里面的猫腻!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这个世界上的所谓学问的变迁,老子曾经激烈批判儒家的所为跪舔之说;儒家学者也是极力反对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这就是所谓的“道不同不行为谋”啊!老子的学说是可以达到“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的天下大治的的系统的思想体系和治理方略。

这已经是足够秉笔直书的了吧!

所为春秋笔法,就是用接近一半的文字,详细地引述了一个史上最经典的镜头。孔子去见来自请教礼,老子劈头盖脸一通教训,把孔子说的一个PI也不敢放就回去了。回到家里还和自己弟子炫耀自己的文采——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在孔家的其他著作中很少见到孔子如此神采文采飞扬,还像李白一样蜀道难,难什么?将进酒,来吧,淦。但是,太史公在这里隐藏着一句话,宣泄着一种情绪,你独尊儒术去吧,孔子再牛A-C,终究还是老子的学生,像三孙子一样的学生;孔子再豪屌拽,终究也还是得五体投地,心服口服,是老子为乘风云而上九天的龙。

老子是谁?孔子很清楚。老子就是你祖宗。

这就是怎么用春秋笔法骂人的教科书似的经典。

让你自己骂自己自己打自己脸不仅不觉得还洋洋得意。

这可比自己被别人卖了还傻呵呵地帮人数钱的人可是傻得不能再傻了。

于是,我就有了第二个问题,孔子真的是老子的学生吗?

不是。这是我的判断。

在司马迁这里就不是。司马迁之所以详细记述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恶心汉武帝及其倡导独尊儒术的那帮子人的。结果,一句反话,被当成真的了。

但是,老子真的拜访过老子,史书可见可考可信的有三次,其中第一次,应该是老子尚未接班的时候,孔子似乎和老子在一起盘桓了一段时间,这算不算收了徒,应该不算。因为什么?后面再说。

还有一次,应该是在沛地相见的,这一次是问道。这次孔子见到的可能不是老子本人,很可能是老子家族游荡在社会上的修炼之士,老子的宗亲,如老莱子,老阳子之类的。

再一次就是《史记》,太史公司马迁记载的“犹龙也”这一次。这是老子在周,也就是在任。孔子问的是“礼”,老子狠狠滴批评了这个不知道的年轻人,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妄言“复礼”纯粹是瞎扯。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看看老子对礼的定性定位或称“人设”多低多惨多不堪。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愣头青后生,原来居然还见过,于是修养再好的老子,也禁不住这样的意想不到——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如此烂的“礼”,居然有人要拿这玩意来拯救——世。人世,人世间,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人类未来,人类灵魂……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但凡是个人,但凡是个男人,都不会这样想。这就是这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大丈夫”的原因,大丈夫,男人也。是以男人,就是但凡是个男人,但凡是个人就不会这样样儿。

002:老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整个家族世世代代在一起,累积成为一种伟大的传承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继续讲,老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很多人读《道德经》;也有人读《老子》,《老子》就是《道德经》。《道德经》叫做《老子》,非常规范,符合历史传承,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是华夏历史上最伟大最灿烂最充满活力的一个时代。

按照惯例除《老子》之外,还有很多伟大的“子”,像璀璨的星辰一样缀满历史的天空——《庄子》、《孟子》、《孙子》、《韩非子》、《列子》、《荀子》、《墨子》以及分子,原子,电子,玻色子,光子,质子,以及灵子,量子……这都是我们常提到的。

还有很多后来失传的鬼谷子指为代表的纵横家,后来有张仪苏秦等明星出世;还有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流传千古,兴旺发达;还有我们经常提到的老子出关时的关令尹喜也是著名的思想家著有《关尹子》,号文始真人,是道家道教重要的人物。

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以及各家之诸位代表人物,史称“诸子百家”,但是被后世封聖的孔子,却没有一部叫做《孔子》的著作。

老子后来被作为道教的创始人,为太上老君,老君,意通老子,位列三天尊,为道教最高神之一。

诸子百家中被后世,封聖封神成仙的很多,唯有老子的地位是最高的。

老子,姓老,名耳,字伯阳,号聃。我觉得这个比较靠谱——老,李,不是音译通,而是字形误。李字出现较晚,恐与老字混淆,在秦汉之前,这两个字还是很相似的。后来小学家,严谨认真,很少把笔误错漏考虑进去。

字伯阳,比较靠谱。过去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做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孔丘孔仲尼,如老耳,老伯阳。

李字取名谐音网名,李字取名谐音网名大全

老耳,字伯阳,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地位。聃,大耳朵的家伙,耷音同意通,应该是相熟的人,给他起的外号。以古时姓氏名字号以及死后的谥号的诸多讲究来看,最关键的就是世袭制度——

柱下吏-守藏史,是他们老家世袭的官位。这个位置,职级肯定不是很高,甚至没有同朝为官也修道德的尹喜的官衔高。但是家学有传承,术业有专攻,这样的职务一般人干不了——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专业技术岗位。要知道,那时候文化的普及可不像现在,一年就毕业了一千多万大学生。

柱下吏,就是朝堂议事时,蹲在柱子下面,做记录的人。吏,官吏的吏,用现在的话说,官,就是政务官;吏,就是事务官;实际上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的办事员,更接近于“干事”(相对于干部)。这是一个专业岗位,类似于法庭之书记员,开会时的会议记录,现在还有一各岗位“速记员”。

老家,这个岗位做了好多年,甚至从三皇五帝时期就有这样一个差事。到了周朝时,老家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柱下吏升迁为守藏史,也就是由吏转为官。守藏史,明显就是柱下吏的上级,就是柱下吏记录的资料,要交给守藏史,整理,并收藏。

守藏史的岗位应该只有一人,老耳,老伯阳,说明他是他们家这一代的老大

所以,他可以接班——承袭这个世袭的岗位。

很多人说,老子家的这个岗位相当于档案馆、图书馆的馆长,实际上并不尽然,他实际上还有类似于机要室,私人秘书处的作用。说是私人秘书处,是因为国家大事一般都在中书省草拟文件,皇帝的大部分诏书政令都来自于国相所辖的秘书班子,大部分是正副国相都有重要文件亲自动手的习惯。

说白了,国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天子的国事大秘书。而守藏史很可能就是天子君主皇帝的“小秘”都不是,只是一个上朝的时候负责记录,下朝的时候负责整理资料的小小吏员而非多大的官员。

虽然有时候,天子会这样喊:“伯阳,你帮我查查,那天那个谁谁谁是怎么说的?”也就是天子君主可能要他查查资料;关系好的取得老大更充分信任的时候,老大可能会问——元芳,你怎么看?实际上,又有了一定的私人顾问的色彩。

老家为什么做得好?因为老家修行食气——修炼一种功法。老氏一支源远流长,很可能也是起于黄帝一支的从龙者。

老家,很可能起源于“老彭”,彭祖,传说在世八百载的一位长寿者,老氏也可能因此而起源于此。

我也不认为“颛顼有子曰老童”,老子这一家子都是颛顼大帝的后裔。因为“老童”很可能不是名字,很可能就是我们现在说“老来子”,“老儿子”,“老闺女”,“老疙瘩”,“老幺”的意思。

民间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使用这个“老”字。——老闺女,就是最小的闺女,意思是年龄较大的时候得到的儿子,就叫“老来子”。老儿子,就是老来得子的意思。老莱子,疑似老来子。

司马迁记述的老莱子,很可能就是孔子也从拜访过的在沛哪一个老子宗亲。宗亲,就是大宗之外的同姓族人,既然叫“老来子”亦可能是“老来子”,照说应该是世袭了家族岗位的老子的最小的叔叔。老子,是老大,伯阳,是不可能被称为“老来子”的。因为,他一定是他妈妈年轻的时候生的。

因为,老家是世袭岗位,虽然只有老大-嫡长子,可以入朝世袭这个官职,但是其他小宗,也可以进去当“助理”-就是不在国家正式编制里的办事人员,一般滴说都是有“主官”自行料理的(这个制度一直使用到满清灭亡)。

如果,老子的弟弟们,或上一代的叔叔们,甚至在上一代的叔爷爷们(宗亲),愿意干的也可以干到死;不愿意干的你可以在家诗书传承,耕读为生,养命修仙,或者出门采风——旅游,游学,留恋名山大川,拜会各地名流。所以,各地都会遇到“老子”、“老莱子”、“老来子”之类的修道德的人。

老子家学,行气修炼,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家人都比较健康,人丁也比较兴旺,子孙绵延长。还有一个不好处——就是寿命太长,在位时间很长,如,老彭。导致了另一个后果就是——坐在柱子下面的总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即使换了人,别人很可能也看不出来——老子活到一百三十八岁才下岗,换上他的儿子来接班,而是已经一百二十啦。

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九十六岁去世,他的儿子查尔斯七十四岁加冕,终于度过了漫长的六十四年的储君生涯,成为史上储君时间最长的人。这就是世袭制的一个特点。老子家的储位时间可能会更长。

相传,老子母亲怀他,八十一年后才分娩,一出生就是白发白须,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演绎过来的,以讹传讹,传成了八十一岁出生。实际上,老子可能是八十一岁须发皆白的时候才接班,才上岗。

外人很难看出来一百三十八岁的老头与一百二十岁的老头到底有所少区别,总是以“老先生"——老子,称之。久而久之,老子一家,就变成了老家,老,就成为他们的“氏”。

老,就是这样来的;老彭的千八百年的超长寿命也是这样形成的。老子,以老为氏。至于姓,应该是姬姓,子姓或者姒姓的可能性大。

总之,老子这一家子很可能是皇帝的同一部落或相关部落的最早的成员之一,从祖上开始善于结绳记事开始就一直从事这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岗位,历经三皇五帝时代,正是华虞文明大发展大进步的伟大时代。

所以,他们家祖祖辈辈形成了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承衣钵(比喻),直到老子这一代辞官而去。

老子到底是谁?很多研究老子的人都这样问过,也有很多人考证过这个问题。

003老子是一个家族的叠影,是人类先天神性的最后一位传承者。

何新在《老子新解——宇宙之道》序和第三卷《老子考论》中指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大致说来《史记》有关老子列传中至少提到四个老子;钱穆说“秦汉之际言老子,凡有三人,而往往误为一人。”

于是,何新先生说“但实际上,所谓‘老子’在历史上何止仅有三人?传说中老子高寿,或曰书百岁,或曰千岁。长命如此,则究竟是人还是神耶?种种传说之所以存在,其实都是因为不知所谓‘老子’实非单一人格。”

我以为何新经过一番艰难的考证基本上确立了一个明确的事实:所有所谓“老子”都是同一个家族的,由于世袭宗法制度的缘故,他们都继承者基本相同的学问,从事着基本相同的职务。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更加明确我的一贯的观点了——老子是一个家族的叠影,是人类神性的最后一位传承者。参见《老子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家族的叠影,是人类神性的最后一位传承者。》

我无法确信老子一支是出自颛顼大帝的一个叫“老童”的孩子的血脉;我也无法断言民间传说的养生长寿明星“彭祖”,亦称“老彭”是不是也老子家族的祖先。但有一点可以坚信——

老子姓老,老子家有家传的修身养性的或者修仙道的传承。所以,他们家的人都比较长寿。无尽的岁月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可以接触到最多的最秘密的天子家的图书资料秘密档案历史真相——

于是形成了老子家,源远流长的家传经典——这就是《道德经》的真经。这本真经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可以公开的道的理论部分和治国济民的部分;二是,一般不外传的行气修炼部分。这也是,后来的道教以老子为始祖,以《道德经》为理论基础一样。

《道德经》对于道家-道教而言就如同《宣言》对于马克思主义,是大纲,是纲领是基本理论,是核心理念,而不是全部。

关于《老子是谁?》我写过好几回了,没有细翻原来的旧搞,倒是在本号中找到一篇读何新《老子新解-宇宙之道》的笔记类的文字——《老子是谁?》

实际上,持上述观点的绝非仅仅我一人,提出这样类似观点的也不仅仅是何新先生为最早。最早揭示老子这一秘密的是江泉先生的《读子卮言》,他给与道家的评议,广为人们接受“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上古三代之世,学在官而不在民,草野之民莫由登大雅之堂。唯老子世为史官,得以掌数千年学库之管钥,而司其启闭。故老子一出,遂尽泄天地之秘藏,集古今之大成。学者宗之,天下风靡。道家之学遂普及于民间。道家之徒既众,遂分途而趋。各得其师之一遄,演而为九家之学,而九流之名以兴焉”。

周先生(,似乎很多人打不出来这个字,所以,以讹传讹,网络上多有“周次吉”而无周也)把这一段历史公案说得最为妥帖——

老子者,学派名也。以其修道而养寿,故曰“老”。其学之者,多未之显始名于后也,其偶见其名者,或曰耳,或曰儋,或曰聃,或曰商人之后,或曰莱子云云,亦未详其本也,盖隐君子焉。

由上,老子之人非一人也,而是一家人,一族人,世世代代的一族人;老子之言,非一人之言,乃是一家之言,一族之言,世世代代的一族之言。老子之道,非一人之道,亦非一家之道一族之道,乃为自黄帝以来人类文明肇始之时起到春秋之大争转型之时,全人类认知之精粹。老子之修,非一人之修,亦非一家之修一族之修,乃是全人类共同的对人与天的关系的认同。

换句话说,所谓老子,与其认为是一个人,倒不如认为他是一个世代传承的一个家族;所谓老子之道,与其认为是一个学派,倒不如认为那是对人类文明创始期的认知和共识的一次总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10102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haoming.com/3322.html